鈣肥的主要品種有鈣鎂磷肥、氯化鈣、氨基酸鈣、氧化鈣、氫氧化鈣、碳酸鈣等
其中氯化鈣[CaCl2]外觀為白色粉末或結晶,吸濕性強,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屬生理酸性肥料。
氯化鈣無論是化水葉面噴施還是樹體補鈣都用的比較多。在無土栽培中作為鈣源用得較少,主要用于作物鈣營養不足時葉面噴施使用,也可用于作為鈣源的配方中。不宜在“忌氯作物”上使用,其它作物上使用時也要慎重。
無水氯化鈣,含鈣達32%,雪花顆粒狀。植物上,可以做基肥,要是在水肥一體化中,因溶解性不好,所以不常用!
二水氯化鈣,含鈣量達27%,片狀、粉狀,溶解性良好,溶液澄清。在農業上,一般噴施濃度為0.2%-0.3%,在幼果期及高溫天氣噴施濃度要低,以防灼傷葉片及果實,也可在后期或果實采收后使用。
化肥廠用一般用無水氯化鈣(94%)生產氫氧化鈣;用二水粉末氯化鈣(74%)生產葉面噴施肥、混合造粒摻混肥比較多。
摻混氮肥(BB肥)用氯化鈣改良劑——化肥混合造粒專用氯化鈣
硫酸銨簡稱硫銨,是一種效果比較好的銨態氮肥,但是應為其容易結塊、肥效不持久,利用率低以及功能單一等缺點,農民單獨使用率低。所以肥料廠要將硫酸銨作為原料硫酸銨加工成復混肥后再施用。硫酸銨是一種白色斜方系結晶體,要將其加工成圓形顆粒需要某種特定的介質參與合成才能混合造粒成功,而氯化鈣就可以作為硫酸銨的改性處理劑,通過置換、包裹等形式達到要求,其顆粒大小在2mm-4.5mm之間,由于添加了中微量元素氯化鈣,這種混合氮肥的產品性能更加突出,能使作物枝葉繁茂、根系發達、茁壯成長、達到增產。
工藝配方:
硫酸銨85%(粉碎無結塊)、二水氯化鈣13%(100目左右)、七水硫酸鎂1.5%(粉粹無結塊)、一水硫酸鋅0.5%(粉碎無結塊)、水適量。
工藝流程:
首先將硫酸銨與氯化鈣進行充分的混合攪拌,然后加入硫酸鎂及硫酸鋅,混合均勻后經粉碎送入造粒系統加水造粒成球。后經烘干冷卻過篩至成品。
生產原理:
硫酸銨與氯化鈣既是配料量比較大的主要原料,也是整個只做過程中置換反應的主體。其反應式是:(NH4)2SO4+CACL2----2NH4CL+CASO4原料硫酸銨與氯化鈣反應是一個放熱的反應過程,當氯化鈣被反應生成硫酸鈣時,利用其粘性,促進與氯化銨的合成。銨離子被鈣離子緊緊地包裹封閉,從物理形式上抑制了肥料中氮元素的釋放速度。
|